
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生命健康研究院)李乐副研究员课题组在Brain and Language期刊在线发表题为“Abstract sentence meanings are grounded in the sensory-motor regions in a context-dependent fashion”的研究论文,揭示抽象语义以语境依赖的方法调用感觉运动脑区。
表达抽象语义的句子是高级思维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先前研究围绕"抽象概念/语义是否依赖感觉运动脑区的表征"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争论。具身认知观点认为概念的本质是身体与环境交互的感知运动模拟,概念表征在对应感觉运动模态的脑区(如“剪刀”在执行手部动作的初级运动皮层,"肉桂"在嗅觉皮层)。但对于没有实体对应物的抽象概念(如“幸福”,“任务”),许多观点认为它们是以非模态的符号形式表征。近年一项联想词研究发现,人们在理解抽象概念时,相当比例的联想涉及该词汇的感觉运动、社交和情感特征。例如理解“幸福”时,视觉的团聚场景画面、听觉的笑声、体感动作的拥抱等多种感官模态的经验会被激活。本研究假设句子层面的抽象意义可能以语境依赖性方式调用感觉运动系统,并对此展开探讨。
通过句子理解任务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测量了具有多感官模态的抽象语义句子的神经响应模式——这些抽象语义句子在呈现之前,会先呈现描述单一感官模态的声音相关或动作相关事件的具体意义句子作为语境(示例材料见表1)。
表1.实验呈现的句子材料示例。语境句子(单一模态的声音或动作语义)和目标句子(多感官模态的抽象语义)组成一对句子;句子对包括连贯和连贯两种情况。

多变量模式分析和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分类分析发现,大脑对句子的神经反应模式能够区分声音相对于动作语境下的抽象语义句子,也能区分描述声音相对于动作事件的具体语义句子(图1A);对具体语义句子的区分效应和对抽象语义句子的区分效应主要体现在负责高级听觉感知和动作执行的功能脑区。进一步的迁移分类分析显示,区分两类具体语义句子的识别信息,能够被迁移用于区分两种语境下的抽象语义句子,迁移效应也体现在负责高级听觉感知和动作执行的功能脑区(图1B)。并且,听复杂声音(自然界或人造物的声音)的听觉任务和握拳的动作任务中分别招募了上述结果发现的听觉感知和动作执行脑区。

本研究揭示出句子层级的抽象概念理解需要以语境依赖性方式调用感觉运动脑区进行具身加工。这种语境依赖的加工模式与概念灵活性观点一致。语言加工的具身观认为理解依赖于相关感觉运动经验的重新激活以及与环境的互动。具有多模态语义的抽象概念在日常生活的抽象表达和思维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研究结果为这一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抽象概念提供了实证支持。
论文信息:
Li, L., Tang, J., Chen, X., Xiang, L., Taft, M., Feng, X., 2025. Abstract sentence meanings are grounded in the sensory-motor regions in a context-dependent fashion. Brain and Language 265, 105567.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3934X250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