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中西学者语言认知科学前沿百家讲坛|语言认知科学研究与应用(第一期):眼动实验技术讲习班” 的技术培训模块开讲啦。技术培训模块为期两天,以提升学员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眼动追踪技术指导,以促进更广泛的研究展开。

技术培训模块第一天的主讲嘉宾是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的王治国研究员。王治国研究员是中国“百人计划”研究员,主要研究工程心理学和人机智能交互,同时关注工作记忆、注意和眼动等心理学研究问题。
25日上午,王治国研究员首先讲授了“眼动追踪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他详细介绍了眼动的基础知识、眼动追踪的记录方法、校准、眼动监测、数据质量、常用使用范式以及眼动的可视化分析原理。报告强调眼动实验中的重要因素和实验步骤,并对眼动实验的应用领域的前景进行展望。
其次,王治国研究员对“Experiment Builder的编程实操”进行详细分析,他介绍了“Experiment Builder”编程软件的重要功能、按键及操作。他指导学员们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实验环境的设置,并演示了“DRIFT_CORRECT”、“SEQUENCE”等按键的操作方法和具体步骤。

25日下午,学员们继续聆听了王治国研究员讲授的“Data viewer数据分析介绍”,解释了EDF数据格式及其所需的转换工具、Data viewer的相关功能和基本操作,以及生成数据的相关参数。报告涵盖了对注视和瞳孔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图像解读,并对阅读中的眼跳数据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对Data viewer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在王治国研究员的指导下,学员们进行了Data viewer数据分析的实际操作,逐步学习了数据导入、感兴趣分析的数据筛选、数据导出等基础操作。针对人脸的眼动轨迹,王治国研究员讲解了在时间、空间以及动态过程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步骤,帮助学员们熟悉热图及其差异分析的操作过程。

王治国教授的丰富、充实而精彩的培训内容引发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在休息期间,讲台旁围满了学员向教授请教和咨询。
通过简短的对话,我们了解到,在这个初雪的日子里,学员在培训中收获了很多知识与感动。
问:您是老师还是学生?
答:我是北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生。
问:您来参加本次培训,是因为你之后的研究会使用眼动技术吗?
答:是的。
问:您的研究主要涉及外语还是中文?
答:主要是翻译。
问:在今天的培训中您有什么收获?
答:有很大的收获。让我熟悉了眼动的原理和软件的操作。
问:您觉得本次培训对于零基础的老师和同学有帮助吗?
答:有难度但很有帮助,结束后需要自己再熟练熟练。
问:请问师姐您的专业是什么?
答:我学的是翻译。
问:你以后的研究中会使用眼动吗?
答:我想会经常使用的,毕竟这是一个前沿的技术,语言学的研究当中也使用地越来越频繁了。
问:那您参加眼动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呢?
答:学会写编程,会用于之后的实验和博士毕业论文写作。
问:在今天的培训中有什么收获吗?
答:我了解了写一个程序的大致框架和必要步骤,但是细节还需要自己操练。
问:您觉得我们有什么建议吗?
答:挺好的,基地的同学们非常热情地帮助我们安装软件,老师很负责很耐心地解答问题,也期待课程多一些实操环节。
25日的眼动技术培训详细介绍了眼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了眼动数据的分析过程。培训中学员们展现出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