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以语言教育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教育、语言听力康复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的摇篮。
一、培养单位简介
语言康复学院是北京语言大学的二级学院,设有全国唯一的语言病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2014年开始独立培养本土化语言治疗师和听力康复师。学院整合语言科学、言语听觉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康复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多学科优势,深入开展全生命周期听力、语言和沟通障碍的评估、干预、康复及研究,为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脑机制、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干预和康复理论和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力图通过高水平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 “健康中国”战略。学院拥有国内唯一的儿童MEG脑磁图设备,下设语言病理与脑科学研究所、语言障碍与智慧康复实验室、语言听力康复中心、自闭症研究中心和游戏治疗研究中心,构成了“语言认知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语言病理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研究方向。学院也是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障碍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地。
为适应社会对听力康复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不断提升听力学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语言康复学院2023年开始面向全国举办在职人员同等学力听力学专业课程研修班。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全球化背景下适应听觉康复和听力临床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听力康复事业做出贡献。树立人文关怀精神,尊重与关爱患者,不分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宗教、政治、种族及国籍,一律一视同仁,自觉恪守听力语言康复人员的职业道德,维护患者各项权益,对患者、同事和社区具有高度的专业和道德责任。为保持最高专业水准,坚持终身学习,严谨求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2)知识目标
掌握与听觉及言语康复相关的听力学、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和教育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听力学核心知识和技能,应用适当的最佳实践方法来评估和管理患者的听力、沟通和平衡需求。掌握与生命科学、教育科学和循证医学相关的研究设计和统计知识和方法。批判性地评估听力文献,并将其知识应用于循证实践。
明确国家教育、科学、文化和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健康发展趋势,熟悉听觉言语康复教育和临床服务需求,促进我国听觉言语康复教育事业的发展。
(3)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评估患者听觉功能、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相关障碍,能够制订和提供高质量循证康复治疗和干预,帮助患者恢复相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运用书面和口头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与患者、同事和社区建立和维持专业关系。
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在胜任教育教学技能操作的同时,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表现出高度的个人和专业诚信意识,运用反思实践和终身学习,以适应听力学专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培养方式
1.学制及教学方式
学制2-4年;公共课程7学分,专业课程24学分,临床实习10学分,共计41学分。教学采用面授、临床实践教学、远程督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模式。面授集中在法定长假、寒假及暑期,面授时同时进行视频直播。
2.授课教师
研修班课程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康复学院资深教授、专家和青年学者承担,同时聘请海内外著名听力学和听力康复专家担任核心课程主讲。
3.学习安排
学员第一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在第二年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考试合格后即可开始由学院统一安排临床实习。完成临床实习规定学时,考核合格后获得结业证书。
4.教学特色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加强学员理论分析和宏观设计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具体方法、技术层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探索临床问题、进行专业对话和开展独立科研的能力;结业后能够从事与听力康复相关的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治疗或临床研究工作。
四、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及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1 |
2 |
3 |
4 |
公共基础课 |
英语(1) |
2 |
|
|
|
36 |
2 |
合计7学分,采用线上授课。 |
英语(2) |
|
2 |
|
|
36 |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
2 |
|
|
36 |
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1 |
|
|
18 |
1 |
专业基础课 |
沟通科学导论 |
2 |
|
|
|
36 |
2 |
合计12学分,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授课 |
听觉科学概论 |
2 |
|
|
|
36 |
2 |
言语的声学属性及感知 |
2 |
|
|
|
36 |
2 |
听语相关解剖生理学 |
|
2 |
|
|
36 |
2 |
临床语音学 |
|
2 |
|
|
36 |
2 |
听力学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
|
|
2 |
|
36 |
2 |
专业课 |
听力学综合诊断 |
|
|
2 |
|
36 |
2 |
合计12学分,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授课 |
听力康复与评估 |
|
|
2 |
|
36 |
2 |
人工听觉技术 |
|
|
2 |
|
36 |
2 |
儿童听力障碍与干预 |
|
|
|
2 |
36 |
2 |
老年听力障碍与干预 |
|
|
|
2 |
36 |
2 |
听力服务机构运营与管理 |
|
|
|
2 |
36 |
2 |
听力学临床实习 |
|
|
10 |
180 |
10 |
10学分 |
五、培养流程
1、报到注册与听课。按每学期课程安排选修课程,正常课程学习应在两年左右完成,可适当延长课程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四年)。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后,由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统一颁发同等学力课程研修班结业证书。
2、通过学院组织的申请硕士学位资格考核,报研究生院审核、通过。
3、系统登记。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的,本人提出申请,提交要求的书面材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注册登记、采集图像与指纹信息,签署《诚信承诺书》等。经资格审核同意(详见第六部分“资格审查”),有资格报名全国统一水平考试并申请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
4、系统登记后四年内,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水平考试(每年五月考试)。
5、通过全国统一水平考试后申请论文开题,缴纳论文指导与答辩费用;一年内提交硕士毕业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6、在提交论文后半年内完成论文答辩。注册入学后六年内,须完成论文答辩并通过。
7、论文答辩通过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
六、资格审查
1、申请人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学术水平或专业技术水平已达到所申请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已获得的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其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2、已公开发表一篇及以上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唯一或第一作者);
3、具备上述条件的申请人,可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我校相关学位点提出硕士学位资格审查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1)学士学位证书(验原件,交复印件);(2)最后学历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3)已公开发表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验原件,交复印件)。申请人应出示论文正式稿件(用稿通知无效),提交包含封面封底、论文刊号信息页、全部目录以及文章页的复印件;(4)课程成绩单及国考成绩单。
4、申请人须在入学四年内完成所申请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国家组织的外语、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且成绩合格,已公开发表一篇及以上申请学位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四年内未通过全部课程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申请人需经过研究生院的审核和同意,方可进入论文阶段,应在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全国统考及开题报告后一年内提交学位论文。论文评阅与答辩应在申请人提交论文后半年内完成。
注:具体以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要求为准。
七、招生对象与条件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本科学历学位。申请硕士学位者需获得学士学位三年以上(申请学位前达到时限要求即可)。专业与年龄不限。计划全年招收50人。
八、收费标准
课程学费42000元,含教材费和课程考试费。不及格课程的补考费不含在学费内,需另行支付。研修班正式开班上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研修视作自动放弃学习,学费不予退还。不能参加面授课程的,可申请远程视频听课。
申请人完成课程学习,经过研究生院的审核和同意,进入硕士论文阶段,需在论文开题时缴纳15000元论文指导和答辩费。主要包含导师指导费、论文评审费、论文答辩费等。学员因自身原因或论文不合格,无法继续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论文指导费不予退还。
学费通过网银、银行转帐缴纳。报名学员可以通过网银、银行转帐等形式将应缴纳的学费从其银行账户中直接划转入学校账户。
收款账户信息: 户名:北京语言大学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东升路支行
开户账号:0200006209089106391
注意:请在汇款单及附言上一定注明:姓名+听力学同等学力学费。汇款单扫描件或者电子回单截屏发送至邮箱yukangyuan@blcu.edu.cn,银行回执请学生自行保管。
九、报名及其他
1.报名所需材料
课程研修班报名登记表;本人最后学历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同一底板(非红底)二寸照片2张,一寸照片4张。
2.报名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新综合楼1235室
3.开课时间
2023年11月
4.咨询电话:17715251642 张老师
北京语言大学2023年听力学专业同等学力研修班招生简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