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实地研学活动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5月25日下午两点,语言康复学院22级特教1班团支部在团支书卢思妍同学的组织下前往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主题团日活动,感受一代革命先锋的生命力量,体悟思想先驱的澎湃精神,从先辈的足迹中汲取奋斗力量,传承红色精神。

北京鲁迅博物馆是主要承担鲁迅和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有关实物、资料的征集、保管、研究和宣传展示等工作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从正门进入博物馆,叙事感扑面而来,从鲁迅先生的手稿、藏书、日记以及信件等,可以清楚洞悉其思想塑造和变化过程。参观完鲁迅先生的生平展馆之后,同学们仿佛同为见证者,亲历了鲁迅先生的一生。最后,同学们去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走进后院,向上看,便是鲁迅手植的那两棵枣树,正如在散文《秋夜》开头所写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穿梭在鲁迅先生的旧居中,他的所见所感和革命热忱便从文字的描述中鲜活了起来。

通过这次主题团日,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鲁迅的生平及思想的变化,也都有了很独特的感受。
卢思妍:人在何时都应该去看看鲁迅先生,鲁迅代表了中国人的脊梁。一生于无人处开拓新路,勇往直前,为理想、为民族魂战斗到底。走进鲁迅博物馆就像是走进那段觉醒年代,让我们内心寻找思想者身上对于家国命运的激情与信念,从先辈的足迹中汲取奋斗力量,传承红色精神。
蔡治浩:鲁迅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笔记录着时代、诊疗着时代。他笔下的文字,挖出了被假象所覆盖住的时代的最真实的样貌。他用自己的方法在为国家为人民奋斗,揭出了病苦,剖出了病瘤。一代民族脊梁离开了,但只要民族精神还在,鲁迅先生不死。
刘唯一:今天去鲁迅博物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博物馆中鲁迅先生的藏画、设计与图画,这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除文笔犀利以外的形象。它让我看到了,无论是现在还是许多年前,都有许多国人在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而不懈奋斗着;它让我看到了,无论是现在还是许多年前,中国人永远自强不息!
先生虽已逝世,但他的精神力量通过文学作品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像他当年一样走下去,为中华之崛起而坚定无畏地走下去。至此,语言康复学院22级特教1班主题团日活动圆满结束。